北京大学开设《周易》命理玄学课,你还认为是迷信?
- 来源:周易汇
- 日期:2024-10-26 21:37:27
- 点击:475
方术与古代中国思想的关系
方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代人对世界的理解,反映了当时多元而复杂的价值观、宇宙观以及人生观。这些观念共同构筑了中国古代独特的哲学体系。方术与儒学一同发展,构成了一条根植于本土文化的脉络,深刻影响了古人的思维方式、方法论以及整体观念。
因此,若想更全面地探索中国传统文化,研究方术的起源与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。作为前现代的产物,方术具有科学与巫术、神学交织的特点,使得它在民间流传过程中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,甚至在传播中出现了讹传、附会的现象,这也导致人们普遍认为方术缺乏严谨的文献支持和可靠的传承体系。
课程背景与宗旨
本研修班以学术研究方法为基础,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资料,试图在古代思想史的广阔背景中,重现方术的真实面貌。我们希望以发展和辩证的眼光对待方术,还原其本源,去伪存真,为其提供更深刻的理解与解读。
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前身可追溯至1899年的京师大学堂史学堂,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历史学教育机构之一。经过百余年的发展积累,该系汇聚了众多知名学者,形成了完善的课程体系与丰富的专业资源,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具备历史视野的优秀人才。
方术的理论基础
在古人的思想中,天、地、人三者之间存在着深刻而神秘的联系,构成了一个秩序井然的宇宙模型。基于这种观念,人们通过“天、地、人一体同构”的方法去理解和分析现实世界。古代的哲学思想逐步构建出一套解释宇宙万象的体系,而《周易》、阴阳五行学说以及古代天文学和历法就是这一体系的重要基石。只有深入掌握这些理论,方能真正理解方术的核心本质。
方术的方法与实际应用
方术的体系庞杂,涵盖了卜筮、星象、式占、面相、风水、命理、择日以及占侯等众多门类。随着历史的推进,有新的方术应运而生,也有旧的方术逐渐消失。本模块将基于《周易本义》《京房易传》《渊海子平》《黄帝宅经》等经典文献,介绍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方术方法,以帮助学员对方术有更直观的理解和掌握。
方术的历史发展与演变
方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,早在周朝时期,方术就已经初具雏形,展现出丰富的表现形式。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,方术不断演化,不仅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,也渗透到了日常社会生活中,塑造了独特的传统文化。到了清末时期,随着西方科学的引入,方术才逐渐衰落。深入了解方术的发展过程,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方术的本质。
课程特色
开创性的方术研究课程
本课程首次系统性地讲解中国古代方术史,汇集了各方学者共同梳理方术的发展脉络,揭示这一神秘领域的真实面貌。通过为期一年的系统学习,学员将掌握方术的主要门类及其演变过程,深入了解古人的思想体系和宇宙观。
严谨的学术研究方法
课程采用严谨的学术方法,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,结合传世文献、出土材料与现代科学,力求还原历代方术的真实样貌,去除流行于世的各种不实传说和神秘色彩,将方术从迷信中剥离出来,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认知。
结业认证
完成课程学习与考核的学员,将获得由北京大学颁发的《北京大学历史学系·中国古代方术源流与演变》结业证书,证书带有唯一编号并加盖公章,学员可以在北京大学官网查询验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