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道弟子磨难何时结束 出道仙弟子最难的阶段
- 周易汇
- 2024-12-23 16:35:39
1. 出道弟子初期心境!
刚刚立堂的时候: 弟子需应对多方面的适应状况。毕竟有形与无形的相互磨合,着实需要一个付诸真心行动、实实在在的过程。 刚立堂时,弟子要克服身体上因各种体感袭来而产生的混乱,并且要适应心情与情绪会随着不同体感快速变化。 体感强烈且繁多,情绪忽高忽低、起伏不定,这确实要求弟子能沉得住气去面对,去排查不同体感所预示之事。
此时若一味抱怨、赌气,只会延长弟子与“人山”的磨合时间,还会妨碍堂营正常的办事进程,顺应当下每一步的学习才是正途。 应当正确理解,处于此阶段为何比未立堂时状态更乱、身体更差,是因为立堂意味着堂营有能力正式开展帮助与救赎之举。
无形的众生,无论是自己历代的宗亲,还是沾亲带故者,亦或是有缘之人,又或是专程前来求助者等等,其到来时自然会引发体感,若来得多且密,体感自然强烈且频繁。 再加上身后不同“人山”的到来,给予弟子的体感各异,弟子需要去熟悉、去判断,这无疑加重了身体的不适感。 而弟子又正处于最初的学习适应阶段,面对难受、不适、晕乎、疲倦、烦躁、焦虑等情况时,需要有坚持的毅力以及对身后的信任,坚强地挺过去。
特别是当无形众生到来,家中体质较弱或运势较低的老人或孩子生病、突然受惊吓哭闹不止时,更需要弟子真诚理解并顺其自然地面对,尽快查明原因并有效处理,如此自己及家人才可安宁。 要明白,此时的弟子正处于全面调整、正式入道的开端,出现诸多困难与问题实则是进步与提升的体现,坚强且平和地面对,方能收获最为直接的脱胎换骨之变。 如同学生刚入校学习,要克服早起的困难,要认真听课,努力完成作业,习惯值日打扫卫生,适应学校的各类教学安排一般,最初的入门阶段艰难且阻碍重重,但坚持并适应后,便会习惯成自然。
2. 成堂半年后的心境转变!
成堂半年之后: 弟子已能够依据体感判断前来之事,并且清楚知晓每一位身后到来时不同体感的正确判断方式。 这是弟子学会查事、看事、处理事情的阶段,尽管过程中困难依旧不断,但这丝毫不会阻碍此阶段的弟子通过寻求帮助的途径,将问题顺利圆满地解决。 此阶段的弟子已入道,能够较为深入地领悟身后的良苦用心,并能配合身后有效地开展办事、处理事情。
此时弟子与身后沟通顺畅、配合默契,可随时随地查事、解事,与身后实现无障碍互动。 弟子入道修行后,随着福德的积累、业障的有效忏悔、因果在一定程度的抵消,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阳光、温和、刚柔相济,愈发令人心生欢喜的出道弟子形象。 弟子不再左顾右盼、犹豫不决,完全心甘情愿地身心入道,在行道过程中领悟渐深,不断借由事情得到提升。
3. 出堂一年后的心境升华!
出堂一年之后: 是堂随弟子行,弟子与“人山”融为一体,元“申”主动融合,弟子收获安稳与宁静,行道之路逐渐明朗的阶段。 是弟子真正能够领悟出道堂无需唱跳、无需点香、不必刻意于佛堂,随时随地查事、看事、解事且乐在其中的玄妙之处。 是弟子沉淀一年后,收获身轻如燕之感,自身都对自身喜爱有加,自身能量得到提升后的模样。
是弟子坚定地行走在使命之路上,有所领悟、懂得修行,一次次释怀并愿意放下,回首过往之路时,心中唯有感恩,在福德承载下拥有柔软而慈悲之心地。 是已然能够为人师表,不再胆怯、彷徨,懂得付出,明晰因果与福德,领悟真正修行之道,行事刚毅果断的出道弟子。 是能够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乐趣、满足当下,感知当下所有美好的阶段。
是能深刻感受到“佛、道、人山”三股力量因弟子不断参悟后融入内心,贯穿身体每一处,灵魂轻盈自在的境界。 若说第一年是入道必需的学习、必备的阶段、必须经历的沉淀; 那么第二年必定是突破自我、挑战自我、成就全新自我的时期; 第三年则是自己此前绝无可能想象得到的,是历经无数次破碎后重塑的自己,与天地相应和,与使命之道契合,与善缘同频共振,与灵魂深处的自己相聚重逢; 第四年堪称神话化为现实的一年; 第五年世间万物看似近在咫尺,实则又无比遥远; 第六年达到“看山仍是山,看水仍是水”,看自己时能会心一笑的境界。